政策與議題
2017世界人權日—受試者人權保障之試煉與進步
1948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公約》通過的日子,聯合國特此將每年的12月10日訂定為「世界人權日」,在這個世界首部人權宣言的誕生日,HuSPAT邀請大家一同來關注受試者人權與研究倫理相關議題。 […]
一般常見把姓名、身分證字號隱碼的做法,其實並不等於將個人資料「去識別化」
在書店淘到了一本關於「法國裸露文化」的書,裡頭提到舊制度王室的隱私。向社會大眾公開私生活,是中世紀法國王室眾多應盡義務的一部分:想知道瑪麗‧安托內特王后(路易十六的王后)今天的午餐?走進羅浮宮一探究竟 […]
學者觀點-去個資就沒問題了嗎?
近日出差在飛機上看了一部HBO今年4月推出的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kes,有中文將之譯為「海拉細胞的不朽旅程」。是根據科學傳記作家Rebecca Skloo […]
連名教授都作弊了 教授批:倫理課太形式 欺負菜鳥
科技部要求首次申請計畫的主持人和研究者要上學術倫理課,有教授指出,連名教授都作弊了,這只是欺負菜鳥的做法。也有學者痛批,部長、校長犯錯,卻罰全國教師與學生上形式化的倫理課,是世界笑話;制度性的懲罰才會 […]
難!學術倫理有人考三次才過
台大學術論文造假案爆發後,政府和學研機構繃緊神經,加強內控,就怕踩到學術倫理紅線。今年12月起,首次申請或執行科技部計畫的主持人、研究人員,須完成六小時的學術倫理教育課程;近80所大學研究所新生,也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