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議題
研究倫理–基因編輯嬰兒已誕生 中國證實賀建奎「蓄意逃避監管」
基因編輯嬰兒已誕生 中國證實賀建奎「蓄意逃避監管」
震驚世界的中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在公開近兩個月後,中國當局確認了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已經在中國出生,並宣佈了對進行這一實驗的科學家賀建奎及其研究團隊如何處理。
中國表示,對已出生的嬰兒和懷孕志願者,廣東省將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與相關方面共同做好醫學觀察和隨訪等工作」。
中國官方新華社周一(1月21日)報道了對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調查報告結論:
- 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賀建奎通過他人「偽造倫理審查書」;
- 為規避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不得實施輔助生殖的相關規定,「策劃他人頂替」志願者驗血,指使個別從業人員違規在人類胚胎上進行基因編輯並植入母體。
調查報告還公布了中國當局對「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定性以及如何處罰:
- 該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和科研誠信,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國內外造成惡劣影響。
- 將對賀建奎及涉事人員和機構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中國官方有此決定之前,海外媒體報道稱,賀建奎被「軟禁」接受調查。
基因編輯倫理
2018年11月26日,中國黨報《人民日報》報道了「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與此同時,進行這一實驗的科學家賀建奎通過海外媒體和社交媒體也宣佈了這一消息。他在視頻中宣佈,一對「健康」的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露露」和「娜娜」誕生了。
消息一出,舉世震驚。實驗所涉及的倫理、科學可靠性等諸多問題立刻引起國內外科學界的質疑和譴責。
112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公開信,對賀建奎試驗團隊使用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巨大風險提出警告,同時批評「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
中國各大媒體,也深挖這一實驗如何通過倫理審查的過程,質疑倫理審查過程是否有漏洞。
在事件公開後的11月28日,賀建奎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對基因編輯嬰兒在醫學上的突破表示「自豪」。
2019年1月8日,中國最高領導層參加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總理李克強代表中共中央及中國政府表態,要求「嚴守科研倫理規範,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 中國《法制日報》曾就此大會和李克強的講話報道稱,「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挑戰了人類共同的科研倫理道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高層的此番表態,實際上為現在公布的賀建奎基因編輯實驗調查結論和處理結果埋下了伏筆。
法律禁止
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類生殖,目前在多個國家仍然是法律層面明令嚴禁的;然而自改造編輯基因研究技術得以發展以來的數年間,基因編輯的倫理討論就沒有平息過,而且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希望將這一技術應用到人類生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目前科學界逐漸達成的共識是,應允許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但還不能擴展到生殖領域的臨牀應用;未來在嚴格監管的條件下可批准早期胚胎的基因編輯臨牀試驗,但也只限於防治嚴重病症。
英國,在2008年確立了基因編輯試驗的合法性,但要求試驗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不許植入生殖系統。
這一要求,與中國於2003年規定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第六條基本一致。
2018年7月,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發佈報告認為,在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條件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倫理上可接受」, 為英國在倫理層面開放基因編輯嬰兒開了第一道綠燈,但修改法律仍然遙遙無期。
該報告說,基因編輯工具代表生殖選擇的一種「全新方法」,因而將對個人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